基于分流扬声器阵列的双频吸声
变压器的噪声主要由低频成分组成,这些低频噪声难以通过传统的噪声控制方法加以抑制。分流扬声器(Shunt Loudspeaker, SL)由一个封闭箱体的扬声器和一个分流电路组成,其通过将入射声转换为电能并加以存储和耗散,从而成为一种有效的声吸收装置。在本文中,研究人员提出使用分流扬声器阵列来控制变压器噪声的 100 Hz 和 200 Hz 成分。
低频声音的有效吸收是噪声控制和建筑声学中的一个挑战。传统的吸声材料通常需要较大的背腔或较厚的厚度来吸收低频声音。近年来,声学超材料(Acoustic Metamaterials) 由于其亚波长(subwavelength)尺寸而受到了广泛研究。例如:
- 通过空间卷绕(space coiling),或空间折叠(space folding)可显著减少超材料吸声器的厚度;但这些材料在制造完成后,其吸声性能通常难以调整;
- 膜基(membrane-based)超材料和共振耦合(resonance coupling)超材料需要特定的弹性参数或品质因子才能实现最佳吸声效果,这使得其难以大规模生产;
- 主动噪声控制(Active Noise Control, ANC)技术虽然有效,但存在系统成本高、复杂度大、鲁棒性差的问题。
分流扬声器(Shunt Loudspeaker, SL)是一种闭箱扬声器与分流电路组成的装置。在扬声器两端连接分流电路形成封闭回路,当扬声器振膜受到入射声激励时,带动线圈切割磁感线在分流电路中产生电流,能量被电路中的元件耗散或储存。通过调节分流电路中的电阻、电感、电容可改变扬声器振膜表面的声阻抗,在保持轻薄的同时可用于低频声控制。分流扬声器最早用于管道声场控制,其原理等效于反馈式主动控制系统。负阻抗转换器(Negative Impedance Converter, NIC)可用于调节分流扬声器以调整负电阻、负电感或负电容,并且可以与微穿孔板(Micro-perforated panels, MPP)结合,以拓宽吸声频带。
为了吸收多频噪声,研究者们探索了双共振(Dual-resonance)和多共振(Multi-resonance)吸声分流扬声器,其100Hz及其谐波频率处的法向吸声系数均可达到0.9以上。这些研究表明,单个分流扬声器可以作为一种有效且可调的声吸收器,但在实际应用中,需要多个分流扬声器组合成阵列。
图1 展示了分流扬声器阵列的一个基本单元,其厚度为11.8cm,目标频率为100Hz和200Hz。其中:
- -RE代表负分流电阻,
- C1代表分流电容,
- L1代表分流电感。


图2 显示了一个由64个分流扬声器单元组成的分流扬声器阵列,其单元均匀分布在总面积S内:
- S0 为扬声器振膜的有效面积,
Si 为第 i 个分流扬声器单元的前表面积, - d 为单元之间的间距。
定义面积比(σ)为扬声器振膜总有效面积与整个阵列总面积 S 之比。当 d=0 且 Si = S0 时,面积比 σ 最大为 1。但对于实际的封闭箱体扬声器,由于其振膜是圆形的,σ 小于 π/4。

通过测试了五种不同间距(d =33cm、25cm、16.5cm、8.3cm 和 0cm)的分流扬声器阵列布局,并在混响室中测量其随机入射吸声系数。其中,最优布局(d=0cm,总面积 S=1.74m², 图3a)的测试结果如 图3d 所示:
- 100 Hz 处的吸声系数=1.04,
- 200 Hz 处的吸声系数=0.93。
实验测得的吸声系数大于1这是由于试样边缘的衍射效应导致额外的声能损耗,使测量值偏高。此外,研究还测试了d=16.5cm和d=33cm布局(图3b,3c),其面积分别为6.10m² 和13.25m²,面积比分别为 0.082 和 0.038,其测得的吸声系数如图3e,3f所示。
测试结果表明,分流扬声器阵列在厚度仅为100Hz波长的1/28的情况下,仍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。